新闻中心
登陆舰:由海向陆的“火力搬运工” 2024/12/10 作者: 企业新闻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对未来可能作战方向的预判,登陆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点。
今年5月,英国重新再启动了单独研制新一代登陆舰MRSS的计划。如果计划能够顺利推进,该国海军将在2039年前获得6艘新型登陆舰。
今年7月,美国国会相关机构对美海军发展中型登陆舰一事进行了评估。据外国媒体报道,这种中型登陆舰注重隐蔽性,是该国海军轻型两栖登陆舰计划的后续。
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倾力打造改进型的11711型大型登陆舰,试图借此实现俄罗斯海军登陆装备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那么,什么是登陆舰?它与其他舰艇有何区别?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如何?请看本期解读。
众所周知,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其余则是更为广袤的海洋。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战场开始横跨陆地和海洋。于是,可以从海上投送兵力、实施登陆作战的重要装备——登陆舰船开始问世。
如今的登陆舰动辄在万吨级以上,可以装载两栖登陆艇、两栖坦克、气垫船以及直升机等大量武器装备。作战时,登陆舰将这些装备及士兵送至距离敌方海岸线不远的地方,然后由后者实施登陆作战。
当前各国登陆舰的输送体量,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登陆舰的发展,与登陆作战样式的演变过程息息相关。早期的登陆作战,主要使用传统船只或是通过将传统船只改装成运输船的方式来投送兵力。后来,随着需要投送的兵力日渐增多,以及各国反登陆能力显著提升,设计、制造专用船舶来完成输送任务,成为登陆作战的迫切需求。
例如,在1915年英军发起的加利波利登陆作战中,面对土耳其强大的滩头防御火力,英军使用普通小船登陆的做法,导致士兵伤亡惨重。这次的登陆作战表明,当机枪开始大量装备后,传统船只已经不适合用于登陆作战。于是,英国研制出X-Lighter登陆艇,拉开了研制专用登陆舰艇的序幕。
一战结束后至二战结束前,各种用于登陆作战的舰艇被陆续设计和制造出来,不少被应用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此役,盟军投入登陆舰艇4000多艘,约占其所用舰艇的80%,足见其在登陆战役中的重要性。
二战结束后,直升机的应用使两栖登陆作战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直升机具有快速突防、对地火力较猛的特点,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使用者一方士兵的伤亡。于是,用直升机充当载具,成为登陆舰由海向陆输送兵员和装备的新通道。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提出了“垂直登陆”“超视距登陆”等两栖作战概念。这些概念的核心是利用直升机、气垫登陆艇等装备搭载人员和武器装备,在对方雷达系统视距之外发起攻击。与之相随,两栖攻击舰开始出现。
两栖攻击舰与传统登陆舰相比,共同点是都可搭载两栖坦克、登陆艇和直升机,排水量在万吨以上。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登陆舰强调运输能力,作战时在离敌方海岸线较远的地方就会将两栖登陆艇、两栖坦克、气垫船等卸载,搭载的直升机数量较少;两栖攻击舰在传统登陆舰的基础之上,更强调空中投送和火力支援,因此舰上搭载有数量更多的直升机,包括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等,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也设计成与航母类似的直通式甲板。
如果说航空母舰、潜艇、巡洋舰等舰艇具有“同类形似”特征的话,那么各国所研制的登陆舰在这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分支都外形迥异。相应地,各类登陆舰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坦克登陆舰,是以运送坦克为主的登陆舰船,排水量大,装载量也大,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拥有很大的坦克舱室。坦克登陆舰最重要的包含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坦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为2000吨至10000吨,能装载10至20辆坦克以及数百名作战人员;中型坦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为600吨至1000吨,能装载数辆坦克和200名左右的作战人员。坦克登陆舰的航速为12至20节,通常装备数门舱炮,能够在近海滩涂和浅水区域航行。
目前各国还在服役的坦克登陆舰,有俄罗斯短吻鳄级、蟾蜍级,希腊杰森级,韩国天王峰级等。美国海军一度认为坦克登陆舰直接抵滩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今后的两栖作战,所以将其淘汰。不过,据有关报道,美军近年来似乎又在计划建造新型的轻型坦克登陆舰(LAW),企图将其用于所谓的“岛链作战”。
船坞登陆舰,排水量一般比坦克登陆舰大一些,为5000吨至15000吨,可搭载大型登陆艇数艘或中型登陆艇10至20艘,或两栖战车40至50辆。船坞登陆舰除了能装载登陆艇外,还可以运载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和登陆艇一样被装在较大的坞室内。坞室安装有直升机升降台,直升机能够最终靠升降台升到飞行甲板上起飞。目前各国现役的船坞登陆舰包括美国的奥斯汀级、圣安东尼奥级,英国海神之子级,法国闪电级,荷兰鹿特丹级,西班牙加里西亚级,印度加拉西瓦级等。
两栖攻击舰,是当前各国主要发展的登陆作战舰船。它既可以搭载登陆艇、气垫船、两栖坦克、装甲车等海面登陆装备,也可以起降直升机甚至起降战斗机。它又分为攻击型两栖直升机母舰和通用两栖攻击舰两大类。
攻击型两栖直升机母舰,又被称作直升机登陆运输舰。这类两栖攻击舰排水量在万吨以上,设计有岛式上层建筑及飞行甲板,可运载20余架直升机或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其优点是可以用直升机输送作战人员、战车或物资进行快速登陆,在敌纵深且防御薄弱地带开辟登陆场。这类两栖攻击舰中,很典型的有美国美利坚级、硫磺岛级,英国海洋级等。
通用两栖攻击舰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更加多能,既有飞行甲板,又有坞室,还有货舱,是集船坞登陆舰、运输船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登陆作战舰船。以往需要5艘坞式登陆舰、运输船来完成的运载量,如今的一些通用两栖攻击舰1艘就可完成。客观来说,一些通用两栖攻击舰的规模与功能已经接近轻型航母。由于功能较多、用途广泛,所以建造此类两栖攻击舰的国家比较多。其现役型号包括美国塔拉瓦级、黄蜂级,法国西北风级,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级,澳大利亚堪培拉级,韩国独岛级等。
武器装备发展与作战样式的演进往往带有一些“互为因果”的特征——新的装备与技术可能催生新的作战样式,反之亦然。随着“垂直登陆”“超视距登陆”“均衡装载”等两栖作战概念为更多国家所接受,登陆作战的样式也由直接抢滩登陆的平面作战方式,逐渐转向由登陆舰艇、两栖坦克、大型气垫登陆艇、直升机相结合的“平垂一体”登陆方式。
登陆方式的这种变化,反过来又逐步推动着登陆装备的发展。整体看来,在这种登陆方式牵引下,今后的登陆舰发展有可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舰多用。登陆作战涉及海陆空天电多维空间,环境复杂、对抗激烈,对作战单元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需求慢慢的升高。这种情况下,登陆舰有可能在今后被赋予更多功用,如既可以在不同特点的海域独立执行登陆作战任务,又可担负反潜、反舰、防空、编队指挥等任务,还可当作后勤保障供应舰来使用。法国的闪电级船坞登陆舰就体现出这一设计思想。
注重防护。随着各国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增多与能力提升,大型两栖登陆舰船受远程火力攻击的威胁也在增大。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些国家顺应变化,在建造新型登陆舰时突出“灵活机动”,比如向减小体积方向发展。同时,配合运用新的应对策略,使对手难以对这类目标进行持续性侦察、监视、锁定和跟踪,进而达到保存自身、发挥作用的目的。2022年美国发布的海军轻型两栖登陆舰计划明显带有此类特征。一些国家的登陆舰加装了防空系统,以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如韩国天王峰级两栖登陆舰,安装的垂发系统可装填16枚“海弓”导弹。一些国家研制的登陆舰则开始安装激光武器,以便逐步提升近身防护能力。
融入体系。登陆舰装载装备多、价值高,易成为被重点打击的目标。要确保达成目标,除了增强自身防护外,还必须逐步提升感知能力,尽量规避敌人打击,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得到己方火力的保护。这就要求,登陆舰必须在“耳聪目明”方面下功夫,更深地融入作战体系,从而在体系“大伞”保护下,做到既能抗击敌人常规火力“硬摧毁”,又能对抗敌人电磁干扰的“软杀伤”,在确保生存前提下,有力支撑登陆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